陈发顺,一个土生土长的彝族阿细人(“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野租村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彝族千年的历史是通过彝族古歌在一代一代子孙口口相传下来的,为了传承古老的彝歌,在空余时间,陈发顺自学彝语文字,每年假期自费去有彝族主要聚居的地方学习、记录当地留存的古歌,云南、贵州的楚雄、丽江、武帝、双博等地,他基本都去过。
整整20多年的坚持,他记录下了500余首古歌,又自创了近500首,同时,还创办了以扩大彝族古歌影响为宗旨的文化社团。他还想试着改革,把彝族的一些风俗习惯编成歌舞,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彝族古歌,让彝族古老的传统文化发出新的光彩。
传承古歌 不遗余力
陈发顺的家乡就在野租村乡下野租村,彝人天生爱唱歌。而作为歌者的陈发顺,为了传承古老的彝歌,整整坚持了20多年。“彝族千年的历史是通过彝族古歌在一代一代子孙口口相传下来的。挖掘、传承彝族古歌,刻不容缓。我们的文化再不保护就看不见了。”一说到彝族古歌,从小听着阿细古歌长大的陈顺发激情四射。
“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属于我们民族的音乐,会的人越来越少,有面临消失的危险。”长期和当地彝族孩子接触的他敏感地发现了这个现象,于是,记录古歌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古歌,陈发顺在每年假期自费去有彝族主要聚居的地方学习、记录当地留存的古歌。狭窄的山路洒下过他的汗水,咆哮的江水听过他悠远的古歌。据陈发顺说,云南、贵州的楚雄、丽江、武帝、双博等地方,他基本都去过。
付出就有收获。通过二十多年的坚持,陈发顺记录了500余首古歌,又自创了近500首,一共近1000首古歌,每一首古歌他都倒背如流,厚厚的歌谱写了一本又一本。
与宜信普惠相遇 追求梦想永不止
2012年,为了传承悠久的彝族传统文化,陈顺发一边继续整理古歌,一边成立了一个以扩大彝族古歌影响为宗旨的文化社团。这个社团成立于2006年,成员全部来自彝族村寨,由12岁到18岁年轻人组成,每当农闲时节,陈发顺就组织成员们练歌、出去表演。
他们演出的舞台要求很低,一块草坪,甚至田间地头,他们都可以翩跹起舞、激情高歌。他们的公益演出也得到县文化局一定的支持。尽管如此,对于没有任何演出收入的陈顺发来说,社团成员的服装、食宿,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由于文化社团成员大多来自贫困家庭,需要出外打工维持生计,表演时断时续,这让陈顺发很是焦急。
这时,宜信普惠在成都的营业部走进了他的视线,这也是宜信普惠全国267个城市、20个省(直辖市)的农村地区的分支机构之一。
2013年2月,陈发顺从宜信普惠借到了4万元,颇为惊喜。他觉得,自己离梦想从未如此之近。他一方面省吃俭用从自己微博的工资里按月还款,一方面铆足了劲发展文化社团。
从2006年成立以来,宜信公司已经成为一家从事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事业的金融科技企业,这12年来,始终坚持以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服务中国高成长性人群、大众富裕阶层和高净值人士,真正的让金融更美好。
作为宜信旗下从事普惠金融业务的品牌,已有超过300 万人从宜信普惠受益。在宜信普惠,像陈发顺这样的客户,无论他是农户、工薪阶层、小微企业主,都可以享受到信用借款、抵押借款,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多种普惠金融服务,实现个人及中小微企业的事业成长。
在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帮助下,陈发顺试着改革把彝族的一些风俗习惯编成歌舞,并希望能去云南、贵州等地表演。他表示,退休后,他就专职开始做这件事情。如果文化社团能够顺利进入商业模式,陈发顺希望文化社团有一天能够登上更大的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彝族古歌,让彝族古老的传统文化发出新的光彩。